我国危险废物处置行业发展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余年持续不断的发展已经迎来全面发展时期。
近年来,危废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各类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数量不断攀升。我国危废产生量从2016年的5219.5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10516.7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4%。2024年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10570.2万吨。随着环保要求愈发严格,危废产生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中国危险废物回收处理行业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这一趋势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及环保意识的提升紧密关联。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生产的持续扩张,危险废物的产生量逐年上升,同时,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慢慢地加强,对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的需求愈发迫切。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危险废物回收处理市场规模实现了稳定增长。2023年,中国危险废物回收处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745.50亿元,同比增长3.79%。
危废行业发展迅速,公司数多但规模小、技术弱、资质与区域覆盖单一,呈“散、小、弱”及单一化特征,处于初级竞争阶段。参考美国危废处置历程,我国未来随市场规范化,凭借技术、人才、规模等优势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完善全国布局,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高端装备等行业发展使危废种类更复杂,与资源化利用相比,无害化处置技术成熟、运行稳定,需求旺盛。目前无害化处置进入门槛低,竞争非常激烈,但行业龙头解决能力强、产能大,能利用规模和协同效应提升竞争力,随上游产业升级,危废种类动态变化,资源化利用技术有滞后性,处置能力和规模大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将提高。
传统无害化处置方式,填埋会造成二次污染,焚烧残渣也有危害。综合资源循环再利用模式,先回收有价值元素,再经多种工艺处置,残渣再回收,最后填埋,将危废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实现经济、社会、环保效益共赢,会成为危废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国际间环保技术合作力度会加大,国内企业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技术,提升环保管理上的水准,国际市场的环保技术和产品也将为国内危废处理行业带来新机遇和挑战。
我国危险废物回收处理行业实行资质审批与备案管理并行的监督管理体制,申领门槛高。县级以上环保部门会不定期通过书面核查、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经营单位的监督。危险废物需按国家规定内容和程序按照实际申报登记,转移时实行联单制度,转移前要报批转移计划并实时追踪。收集、贮存危险废物也必须按特性分类进行。
危险废物行业在资质、技术、资金等方面逐步形成行业壁垒。我国危险废物种类非常之多,每种危废处置都需要相应的处置技术,而我国危废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较多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只有少数的技术积累,危废资质中可处置种类较少,业务扩张存在比较大瓶颈。另外,危废处置业务属于重资产业务,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企业的融资能力往往会决定了其建设项目的规模,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因此,优先进入市场并在技术和市场布局中有一定积累的企业面临新进入者竞争压力较小。
社会对生态保护愈发重视,法律和法规进一步规范引导危险废物回收处理行业发展。《关于逐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地方环保部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提出强化规范管理,运用多种手段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防范环境风险。行业规范化程度提升,产废企业更倾向与龙头危废处理企业合作,促进行业集中度提高。
危险废物危险性强,长距离运输有泄露、非法倾倒风险,适用“集中处置”“就近处置”原则。《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规定,跨省转移危险废物要向移出地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移出地需商接收地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才可批准转移,未经批准不得转移。因跨省转移危废审批严格、程序长、难度大,所以该行业区域性强。
首先,上游产废产业的废弃物产生量与宏观经济周期存在关联,危险废物回收处理行业作为上游产业的下游产业,其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联亦颇为紧密。在经济繁荣时期,工业公司的运行率上升,导致危险废物的生成量增长,进而推动危险废物回收处理行业的景气度提高;相反,经济不景气时情况则相反。其次,危险废物回收处理行业下游的主要资源化产品与大宗商品市场相关联,而大宗商品市场受到宏观经济及国内外贸易的影响,同样展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伴随行业的迅猛发展,业内公司数量一直增长。然而,企业处置资质规模普遍偏小,多数企业在技术、资金、研发能力方面表现较弱,处理资质与覆盖区域较为单一,呈现出极为明显的“散、小、弱”与单一化特性。截至2023年5月,全国各省(区、市)所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共计4,455份,平均每份经营许可证核准的业务规模以及实际收集和利用处置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当下,我国危废处理行业的集中度相对偏低,未来存在进一步整合与提升的可能性。具备多品类危废解决能力以及强大资金优势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有望在行业整合进程中崭露头角。
受相关政策的影响,危废处置行业快速地发展,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致使行业内公司数持续攀升。然而,行业内企业主要以无害化处置模式为主,呈现出公司数众多但大部分企业在技术、资金、研发能力方面较为薄弱,处理资质亦较为单一的情况。因而,无害化处置业务的竞争主要聚焦于价格与产能。无害化处置产能的迅速增加会致使该业务的市场行情报价有所下调。唯有掌握先进处置技术、经营效率出众且具备规模优势的企业,方可持续稳固其竞争地位。部分运营管理能力欠佳的企业,将会被迫退出该行业。
危险废物处置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物质与能源的再生循环。当前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没办法对资源化产品做深度加工,致使其资源利用率偏低,提取成本过高,产品附加值不大,经济效益欠佳,无法充分挖掘危废所蕴含的价值,造成资源浪费。在未来,率先掌握先进的技术,形成处理品类全面、产品附加值高的综合型资源循环再利用能力的企业,将成为行业引领者。
危废行业内主要企业有东江环保、丛麟科技、华新环保、超越科技、圣元环保等。
《2025-2031年危废行业细分市场调查与研究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有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使用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斌:中国是一个可以长期合作的稳定力量
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证明数据佐证,研究报告、可研报告、专项调研
2-2!1-1!凯恩夜不能寐:拜仁5轮领先6分+要踢2强敌 药厂或翻盘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