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经过两个星期的紧张治疗,某部一名突发热射病的战士终于转危为安。该部领导和记者说,这名战士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多亏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在体系部队训练场附近搭建的“医疗前置点”。
近年来,部队练兵备战强度慢慢的变大。为高标准做好训练场突发急重症的紧急救治工作,这个医院针对体系部队一些单位远离医院的实际,探索创新救治模式,全力打通为兵为战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救治链向训练场一线延伸,让官兵在发生训练伤后第一时间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他们主动与体系部队训练场附近的县、乡(镇)医疗单位签订了“医疗前置点”救治协议,建立官兵救治绿色通道,如遇部队官兵突发急重症时,可由部队先送到就近就便的“医疗前置点”实施抢救。医院同时派出专家紧急支援,待病情稳定后转入本院继续治疗。
为提高“医疗前置点”精准施救能力,这个医院与地方医疗单位签订共建协议,通过军队专家帮带、地方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开展远程示范教学等方式,对地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伤患者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医院还在偏远的体系部队增设“前置药房”,常年配置百余种急救及常用药品,官兵利用互联网会诊可直接从“前置药房”取药治疗,方便快捷。
全覆盖全链路的保障模式,让“医疗前置点”成为守护官兵生命安全的“健康接力站”。前段时间,某部战士小吴在进行武装越野训练时突然倒地。卫生员诊治发现小吴意识不清、体温过高,立即打电话向该医院求救。医院重症医学科李主任根据卫生员描述初步判断为热射病后,一边远程指导部队卫生员进行散热、降温等应急处置,一边与附近的“医疗前置点”取得联系。“医疗前置点”医护人员初步处理、稳定病情后,立即将战士送往该院做综合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救治时效。
近两年,该院共建立了10余个“医疗前置点”,成功救治20余名急重症官兵,受到部队官兵的一致欢迎。
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指导葡萄育种的新方法,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葡萄品种创新,并为其他多年生作物育种提供方法参考。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迅速增加,在物联网基本的建设、数字化的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国都“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科学家走进校园做主题报告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师生不仅能感悟科学家精神、研习科学家攻坚克难路径,还可获得学术大家面对面的指导。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4日在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大会审议。
11月4日,总重量约34.6公斤的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斑马鱼培养基、氨基酸、寡肽、产甲烷古菌、极端环境微生物等24种生命实验样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超充站670座,并计划今年底前累计建设1000座,这让深圳实现“超充之城”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微专业”是指高校围绕某个学术领域或核心素养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具有“小而精、跨学科、灵活”等特点,不授予学位,但学生修完后能够得到证书。
我国首个器官芯片领域的国家标准《皮肤芯片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GB/T 44831-2024)正式发布。
“三峡水库蓄水后,显著改善了三峡库区和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的航道条件,库区干流航道等级由Ⅲ级提高为Ⅰ级。湖北省兴山县古夫镇深渡河村属三峡库区淹没区,2014年前,因为坐落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这里村民追求发展、富裕的步履走得很艰难。
10月31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国家卓越工程师进校园”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
近日,记者跟随2024年“防震减灾高水平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了解江苏如何啃下海洋地震监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为什么而科研?这是每一个科技工作人员和科研机构都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兴趣,是理想,亦是责任!
“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
大科学装置不仅能帮助人类突破认知极限,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也能服务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这项赛事由拼多多、光明食品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旨在为植物工厂降本增效和产业化发展集智聚力。
这一私域大模型以在轨卫星管理专业知识库为基础,搭建航天器操控平台,通过语音、文本互动,就可以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航天器管理人员培训,助力卫星高效智能管理。
比赛中,残疾人选手将操纵义肢手抓取多种物体,但由于残疾人控制义肢的信号源非常有限,确保手指、手腕的可靠运动成为需要攻克的问题。